Page 42 - 台灣教育危機報告書
P. 42

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


            遷的適應力與移動力。


            (三)獎勵大學開設跨領域課程及跨界合作,培育多項專才


            1. 開創制度彈性,鼓勵大學校院跨域跨界培育人才

                 目前大學校院之教學與研究單位,如院、系、所等,大都按照傳
            統的學科結構分別設置,久而久之,不但同一學院的系所不易整合,
            學院之間,敝帚自珍,而學術象牙塔內外的世界,更是涇渭分明,鮮

            有交集。然而我們今天所處的,已是一個講求跨領域的創新時代,像
            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數據,就是一個橫跨統計學、資訊科學、以及實務
            應用領域的整合地帶。他如人工智慧、綠能科技、新農業等,皆然。
            這在過去可能很難想像,但在今天已是現實中的現實。
                 所以如何開創既有制度的彈性,對於今後的人才培育,特別是攸

            關個人、產業及國家競爭力的人才培育來說,厥為首要之務。在這方
            面,首先要鼓勵高等教育機構打破壁壘,對內,積極盤點師資專長,
            推動跨院、系、所的整合,開設符應時代變遷所需的學分或學位學程,

            培養學生普遍具備多樣化、用得著的硬實力及軟實力;對外,積極促
            進大學、研究機構、產業界的對接,推動跨界合作研發,相信在可預
            見的未來,不論是以 5+2 產業創新計畫,或其他產業轉型升級計畫為
            合作標的,三方都將受益匪淺。


            2. 建立產業界參與技職教育之機制,並推行客製化課程與教學,縮減
               學用落差

                 就技職教育體系而言,為確實縮短學用落差,技職校院的專業課
            程,應由目前教育單位及學校主導的模式,調整為企業及公協會有權
            參與並提供監測意見的型態,藉此強化建教合作及產學合作,落實學
            生校外實習,共同培養具有實作力、創新力及就業力的人才。當然,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
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