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 - 2018年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
P. 20
繁榮與進步:教育的力量
Prosperity and Progress : The Power of Education
(三)弱勢教育問題仍存在,教育公平之體現未臻理想
我國是個高度重視教育的國家,不僅在各種不同年齡層都擁有高比率的入
學率與受教率,學生在國際大型教育評比 ( 例如:PISA、TIMSS、PIRLS) 中,也
有持續進步與卓越的成果表現。然而,學者指出,台灣學生儘管在國際大型教
育評比中有亮麗的表現,卻也同時發現高成就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落差程度極
為嚴重。學者認為造成這群提前與學習脫軌學生的主要原因,與其出生在低社
經家庭背景有關,顯見弱勢教育問題仍存在,教育不平等的現象亟待重視與改
善。
當政府企圖藉由高等教育的擴張,讓更多弱勢家庭學生有機會進入大學;
或想透過十二年國教政策來齊一高中職學費差距,減輕經濟弱勢家庭的負擔,
卻因忽視或未能集中資源對弱勢教育者進行投資,「頂大少寒門,私大多弱勢」
的雙峰現象,以及「明星高中私校化」的異常發展,不僅讓貧富間的落差加劇,
更衍生另一個阻礙社會流動、損及社會公平的潛在威脅。基於此,學者極力呼
籲,政府應將弱勢者教育視為國安議題,透過政策運用集中資源並統籌跨部會
協力,方有機會終止階級困境及代代複製,真正改善弱勢者問題。
(四)高等教育結構失衡,大學品質逐漸走向平庸
我國高教自 1996 年取消計畫型管制改採自由開放政策之後,大學校數急速
擴充,雖滿足了就讀者之需求,卻也因規模過度的擴大,帶來教育資源的稀釋、
教學品質的平庸、及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現象。這不僅嚴重造成勞動市場人力
供給的失調,而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,同時也隨著高教低就問題的日益惡
化,大大降低大學學歷工作者投入職場的意願,以及生產力的表現。對此過量
教育 (over-education) 問題,確實有待中央政府整合相關部會的力量,以更具
創意思維、更積極的態度,加以面對與處理。
建 議
(一)建置弱勢教育者完整的支持系統
教育是讓所有國民個人潛能得以開展、地位得以流動、理想得以實現之機
制,因此對於弱勢教育者,中央與各地方政府除了應深入了解與掌握其學習不
利的成因之外,更應分別就個人特殊需求、家庭經濟扶持、學校教育輔助與全
面社會關照等不同管道,提供弱勢教育者完整且實質的學習支持,以確保其享
有真實受教與社會翻轉的機會。具體作為建議如下:
17